金沙沄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1章 壁州相会,爱恨无情,金沙沄,废文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肖英率领着运输队,在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艰难跋涉着。一路上,尘土飞扬,他们的身影显得有些模糊不清,但坚定的步伐从未停歇。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行囊,汗水湿透了衣衫,然而他们的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的倦意,反而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期待。
这些队员们来自四面八方,有的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,有的则是经验丰富的老兵。尽管长途行军让他们的脚步变得略微沉重,但他们心中对于目的地——红色首府壁州的向往之情愈发强烈。因为那里不仅是革命的核心地带,更是他们心中希望的象征。
终于,当壁州那雄伟的轮廓渐渐地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时,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,目光被这座古老城市独特的风貌深深吸引住了。只见壁州依山傍水,城西一座陡峭高耸的璧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,守护着这片土地。远远望去,整座城池宛如一位历经风雨、饱尝人间冷暖的老者,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兴衰荣辱和历史变迁。
壁州有着悠久的历史,它沿着悠悠流淌的河流而建,城内建筑错落有致,古色古香的街道弥漫着浓厚的古朴韵味。据史书记载,早在唐武德八年,朝廷就在此地分设巴、集二州,并正式建立了壁州,下辖通江、符阳、广纳、白石、太平五个县。自此以后,壁州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渐发展壮大,成为了一方重要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,也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篇章。
在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传说里,还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则饶有趣味的故事:话说早年,在那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之中,有一户人家发生了一件令人咋舌之事。那家的孙子忤逆不孝,竟然丧心病狂地操起一根粗实的木棒,对自己年迈体弱的婆婆施以暴行!这等恶劣行径实在是人神共愤,很快便有人看不下去,愤然将此事告发至官府。无巧不成书,恰好在彼时,皇帝派遣的钦差大臣巡游至此,听闻了这件事情后大为震惊和恼怒。他当即奋笔疾书上奏朝廷,恳请皇帝降下严惩,将原本繁荣昌盛的壁州贬谪降级为小小的诺水县。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虽然千百年来此地始终作为县治的所在地,但是在民间,依然有许多百姓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,亲切地称呼它为壁州,仿佛这个名字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情感。
此时此刻,波澜壮阔的巴渠江面上,气氛紧张而凝重。只见雄国兵威风凛凛地站立在船头,全神贯注地指挥着一场异常艰巨的运输行动。几艘宛如庞然大物般的巨型木船稳稳当当地停靠在江畔,船上满满当当装载着从敌人手中浴血奋战夺来的大型、重型机器设备。要知道,这些珍贵的机器对于苏区如火如荼的建设事业而言,可谓是举足轻重、不可或缺。可是,眼前的局面却让人忧心忡忡——江水奔腾咆哮,如脱缰野马一般汹涌澎湃;水下更是暗流涌动,漩涡密布,危机四伏。想要把这些重达千斤的机器毫发无损且平安无事地运送抵达壁州,难度之大简直超乎想象。
在宽阔的江岸旁,一群身形健壮的纤夫早已严阵以待。他们赤裸着精壮的上身,那古铜色的肌肤宛如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,闪耀夺目。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紧紧绷起,线条分明,仿佛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,随时准备喷薄而出。
雄国兵稳稳地站立在船头,他身姿挺拔如松,目光坚毅如炬,毫不畏惧地凝视着远方。只见他猛地举起手臂,用力一挥,同时高声呼喊:“同志们,此次任务异常艰巨,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必须圆满完成它!为了革命最终的胜利,让我们即刻出发!”
伴随着雄国兵这气吞山河般的命令,纤夫们齐声发出响彻云霄的怒吼。他们迅速将粗壮的纤绳套在了自己宽厚的肩膀上,然后身体微微前倾,犹如一张拉满弦的弓。紧接着,他们迈动沉重的步伐,一步、两步……每前进一步都显得无比艰难。
由于长期行走于江边,纤夫们的双脚已经习惯了与泥泞和沙石亲密接触。此刻,他们的脚掌深深嵌入湿软的泥土之中,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泥水从脚趾缝间溢出。然而,即便如此,他们依然咬紧牙关,拼尽全力,一步步向着目标前进。
“嘿哟——嘿哟——”低沉而雄浑的船工号子声骤然响起,如同阵阵惊雷在江面上来回激荡。这号子声中,饱含着纤夫们所承受的千辛万苦;也彰显出他们不屈不挠、顽强拼搏的精神意志;更是传递着他们对于革命事业坚不可摧的信念和决心。
“嘿哟嘿哟,用力拉哟!”“嘿哟嘿哟,莫松劲哟!”纤夫们的号子声,如同激昂的战歌,在江面上回荡。他们的脚步,仿佛是坚定的鼓手,敲击着大地,奏出一曲奋斗的乐章。汗水如断线的珍珠,不停地从他们的额头滑落,滴落在江水中,与奔腾的江水交织成一幅壮美的画卷。船儿如一位年迈的老人,在纤夫们的努力下,缓缓地移动着,一寸一寸地向前行进。在拉船的过程中,一名年轻的纤夫犹如风中的落叶,脚下一滑,差点摔倒。他迅速如猎豹般稳住身体,紧咬牙关,重新发力。旁边的老纤夫如慈祥的父亲,鼓励道:“小伙子,挺住!我们马上就成功了!” 年轻纤夫用力点点头,如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,再次喊起号子,与大家一起奋力前行。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,木船终于缓缓靠近壁州的码头,如一位疲惫的旅人,终于找到了温暖的港湾。雄国兵指挥着众人将机器卸下,运往指定地点,此时,他的脸上露出了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,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,仿佛是压在心头的千斤重担瞬间消失。
与此同时,肖英和运输队踏入壁州的城门,眼前的景象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,令他们心潮澎湃。大街小巷红旗如林,那鲜艳的红色,恰似革命的熊熊烈火在燃烧。列宁公园、西北军委、方面军总指挥部、省委、省苏维埃政府、党校等机构的招牌如繁星般点缀在主要街道,每一块招牌都闪耀着革命的光芒与希望。一队队身背肩扛的红军、游击队员和民工,在雄国兵的精心安排下,宛如训练有素的士兵,井然有序地分别进入城东、城北、城南、城西,陆续竖起造币厂、兵工厂、被服厂、制盐厂等招牌。整个壁州城,宛如一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大熔炉,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,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革命的力量与辉煌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