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风随竹影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十五回 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,古典白话合集,清风随竹影,废文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马二先生这才恍然大悟:“原来他结交我,是想借我的名声骗胡三公子,幸好胡家运气好,没上他的当。”又转念一想:“他也没怎么亏待我,我还是应该感激他。”

之后,马二先生回来等着帮憨仙入殓,结清庙里的房钱,雇人把棺材抬到清波门外停放。他还准备了祭品纸钱,送到停放棺材的地方,看着用砖砌好。剩下的银子,给那四个人做了回家的路费,他们谢过马二先生后便离开了。

马二先生参加完洪憨仙的葬礼,又回到城隍山的茶馆喝茶。正喝着,他忽然发现茶桌旁边多了一张小桌子,一个少年坐在那儿替人拆字。这少年身形瘦小,却透着股精气神,模样有些古怪——面前摆着拆字用的字盘、笔砚,手里却捧着一本书在看。

马二先生心生好奇,假装要拆字,凑近一瞧,没想到少年看的正是自己新编的《三科程墨持运》。他索性走到桌边,在板凳上坐下。少年放下书,问道:“您要拆字?”马二先生借口说:“走累了,借这儿歇歇脚。”少年倒也热情:“您请坐,我给您倒茶。”说着便到茶室里端来一碗茶,放在马二先生面前,还陪着他一起坐下。

马二先生见少年机灵,便问道:“小兄弟,你贵姓?是本地人吗?”少年见他戴着方巾,猜出是读书人,便答道:“晚生姓匡,不是本地人,家在温州府乐清县。”马二先生打量他,见他戴着破帽子,穿着单薄的布衫,衣衫褴褛,便说:“你离家几百里,在省城干这拆字营生,赚不了多少钱,连温饱都难解决。你今年多大了?家里可有父母妻儿?看你这么爱读书,应该也是个读书人吧?”

少年听了,眼圈一红:“晚生今年二十二岁,还没成家,父母都健在。小时候读过几年书,可家里太穷,实在读不下去了。去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,在柴行记账,没想到客人赔了本,回不了家,我就一直流落在这儿。前些日子,有个老乡说我父亲在家生病了,也不知道现在是好是坏,我心里实在难受……”说着,眼泪像豆子似的滚落下来。

马二先生听了,心里很是同情,又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少年擦干眼泪:“晚生叫匡迥,号超人。还没请教先生您是……”马二先生说:“这不用问,你刚才看的那本书,封面上的马纯上就是我。”匡超人一听,慌忙起身作揖,又跪下来磕头:“晚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!”马二先生连忙回礼:“快别这样,咱俩萍水相逢,都是读书人,就该亲近些。你这拆字也赚不了多少,不如收了摊子,跟我回住处聊聊?”匡超人答应下来,收好笔砚字盘,捆成一包背着,把桌椅寄放在对门庙里,跟着马二先生去了文瀚楼。

到了文瀚楼,进了房间坐下,马二先生问:“你现在还想着读书考功名吗?想不想回家看看父亲?”匡超人听了,又落下泪来:“先生,我现在连饭都吃不饱,哪还有钱读书?这是没指望了。只是父亲生病,我做儿子的却不能在跟前照顾,连禽兽都不如,有时候真想一死了之!”马二先生赶忙劝道:“可别这么想!就凭你这份孝心,老天爷都会被感动的。你先坐下,我去弄点吃的。”

当晚,马二先生留匡超人吃了晚饭,又问:“要是你想回家,得要多少路费?”匡超人说:“先生,我哪敢奢求太多?只要够水路乘船,到了陆地,我背着行李走就行,少吃两顿饭也没关系,只要能回到父亲身边,我死也甘心!”马二先生说:“也行。你今晚先在这儿住下,咱们再慢慢商量。”

晚上,马二先生又问:“你之前读了几年书?会写完整的文章吗?”匡超人说:“读过几年,文章也写得出来。”马二先生便说:“我出个题目,你写一篇文章,我看看你的水平,能不能考中秀才,你看行吗?”匡超人连忙说:“正想请先生指点,写得不好,您可别笑话。”马二先生出了题目,让他第二天交卷。

第二天,马二先生刚起床,匡超人就把写好的文章送来了。马二先生一看,又惊又喜:“又勤奋,又聪明,真了不起!”他仔细读了一遍文章,说:“你很有才华,就是文章的章法还差点火候。”说着,把文章铺在桌上,拿着笔,从头到尾,详细讲解了许多写作技巧,比如如何安排虚实、把握正反、运用含蓄的手法等等。

匡超人谢过之后,准备告辞。马二先生拦住他:“先别走,你总在这儿也不是办法,我资助你些路费,你回家吧。”匡超人说:“要是能借我一两银子就够了。”马二先生却道:“不行,你回家后,得有点本钱照顾父母,才能安心读书。我给你十两银子,回去做点小生意,再请医生给你父亲看病。”说着,打开箱子,取出十两银子,又找出一件旧棉袄和一双鞋,递给匡超人,“这银子拿回家用,衣服和鞋,路上冷的时候穿。”

匡超人接过东西,感动得热泪盈眶:“先生对我这么好,我该怎么报答?我想拜您为兄长,以后还望您多关照。不知您愿不愿意?”马二先生很高兴,当下受了他两拜,两人又互相拜了两拜,结为兄弟。马二先生留他在楼上,准备了酒菜为他饯行。

吃饭时,马二先生语重心长地说:“贤弟,你听我说。回家之后,一定要把读书考科举放在第一位。人活在世上,除了这个,没有别的出路。别说是算命、拆字这些行当,就是做私塾先生、当幕僚,都不是长久之计。只有考中秀才、举人、进士,才能光宗耀祖。这就是《孝经》里说的‘显亲扬名’,才是真正的大孝,自己也能过上好日子。古人说得好:‘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’现在什么是书?就是我们选编的这些文章范本。你回去照顾父母,一定要把精力放在科举上。就算生意不好,照顾不周,也别太在意,专心读书写文章才是正事。你父亲生病躺在床上,要是听见你读书的声音,心里一高兴,再难受的病也会减轻。这就是曾子说的‘养志’。就算运气不好,一辈子没考中举人,也能当个廪生,将来做个教官,还能给父母申请封诰。我年纪大了,没什么本事,你年轻聪明,一定要听我的话,说不定日后咱们还能在官场上相见。”

说完,马二先生又从书架上精心挑选了几部文章,塞进匡超人的棉袄里:“这些都是好文章,拿回去好好读。”匡超人既舍不得离开,又急切地想回家看望父亲,只好含泪告别。马二先生拉着他的手,陪他到城隍山取回行李,又一直送到清波门外,看着他上了船,才转身回城。

匡超人过了钱塘江,想搭船回温州。看到一艘船正行驶过来,便问:“能带人吗?”船家说:“我们是抚院大人差遣郑老爹的船,不载人。”匡超人背着行李正要走,船窗里一位白胡子老者说:“船家,捎上这个单身客人吧,还能添点酒钱。”船家听了老者的话,便把船靠了岸,让匡超人上了船。

匡超人放下行李,向老者作揖行礼,看见船舱里有三个人:中间坐着郑老爹,旁边是他儿子,另一边坐着一个外府来的客人。郑老爹回了礼,让匡超人坐下。匡超人为人机灵,在船上不随便乱动东西,一口一个“老爹”,哄得郑老爹很是欢喜,吃饭时还叫上他一起吃。

饭后,大家闲聊起来。郑老爹说:“现在的人太冷漠,有些读书人都不孝顺父母。温州有姓张的三兄弟,都是秀才,两个大儿子怀疑父亲偏爱小儿子,在家里大吵大闹,把父亲逼得没办法,只好报官。这两兄弟在府里、县里花了钱,还帮父亲写了假的求情状子,把案子撤了。多亏学里有位正直的老师,把这事上报到我们大人那儿,大人批准了,派我去温州把这些人都抓来审问。”那客人问:“要是审出实情,府县的老爷不都得受牵连?”郑老爹说:“当然!一旦查实,全部都要被参奏!”

匡超人听了,心里暗自叹息:“有钱的人不孝顺父母,像我这样的穷人,想孝顺却又无能为力,这世道真是不公平!”过了两天,船靠岸了,匡超人下船走陆路。他谢过郑老爹,郑老爹也没问他要饭钱。匡超人一路日夜赶路,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村庄,远远望见了自家的门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修仙:挂我开,副作用你扛

陆贰八

七零:辣妻随军,冷面糙汉不经撩

黑醋汁

甜撩心宠

冷亦蓝

奥特,开局是个小光团

城市的套路深

重生1907:我必死守东北

家里蹲得住

合欢宗极品鼎炉,开局被圣女俘虏

国士无双